阅读历史 |

第281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方氏父子显然有备而来。

他们是知道如何将人钉死的。

只见老尚书三叩首后沉痛悲呼:

“陛下!臣不肖子侄失踪数月并非潜逃。

小子蒙冤,会试前也曾受不惑楼戕害,以至于蹊跷昏睡半场,他私下彻查,不想却查出个惊天阴谋。

近日朝野追捧、趋之若鹜的不惑楼,起自休宁,正是逆臣云鹤发迹之处。

不惑楼创办者不是旁人,乃云鹤亲孙、愍王之子顾悄。不惑楼所授课业,不是它说,尽是云鹤一系逆党遗留的异端邪说。

如此气候不煞,臣唯恐大宁重蹈当年覆辙啊!”

所谓覆辙, 就是当年文臣把持朝纲、教唆怀仁谋反一事。

大历九年,神宗堪堪坐稳皇位。

就听闻淮河水患,怀仁监治不力, 以至于凤阳以下, 洪浪滔天、浮尸千里。

他日夜不怠, 彻查病灶, 终是将尸位素餐的蛀虫杀的杀、贬的贬。

好不容易稳住局面, 又因顾准守城不力致李江谋反。

江南乱起,一发不可收拾,神宗一怒之下, 废黜不思进取、屡次坏事的怀仁, 云鹤这位帝师自然也受牵累, 被贬密州。

云鹤、顾准师徒彻底决裂。

以云鹤为首、把持朝政数十年的文臣集团也开始分离崩析。

十五年, 历时六载,苏侯终于平定江淮民乱。

神宗论功行赏, 一旨封诰特许老将卸甲颐养天年。

皇帝如此急赤白脸谋夺兵权。

失去倚仗的太子,自以为大势已去,听信文臣怂恿, 干脆起事反了。

既无兵卒,也无弓弩,这宫自然没有逼成,反落了个贬戍漳州的下场。

云鹤闻讯,老泪纵横。

自请从密州一同前往漳州。

神宗仁慈, 允了这请旨。

可这云鹤亦非善类,十九年二王之乱, 他趁机递出密信召集各处亲信一同勤王。

最终二王事败,愍王余孽一夜之间也悉数伏诛。

神宗终是忍无可忍, 动了杀心。

哪知降罪的圣旨还没走到漳州,祸首二人就先一步畏罪自杀。

这便是神宗钦定的“真相”。

在这个故事版本里,他是个好皇帝,好叔叔,仁义、大度、宽厚、包容。

怀仁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。

软耳根,没主见,被一群居心叵测的文臣掣肘。

而云鹤,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。

这番李詹士与方尚书搭台,二人一唱一和。

三言两语间,顾氏不惑楼就成了同云鹤一般无二的逆党。

可怜顾氏一门三星,一星作为地方官进京述职,无权上朝。

一星苦哈哈押解粮草赴北境增援,不在朝上。

还有一星六科观政,远在外殿班列最末,听得见却说不上话。

平白由人扛着桶往头上泼粪,当真憋屈。

好在内殿新进士里还有一二中用的。

好兄弟被黑,粉头原疏第一个不认,那芝麻鼠胆瞬间充气成虎胆。

他膝行出列,“陛下明鉴,不惑楼教的是不是异端邪说,学生最有发言权!

方大人诬告都编不像样,若我等真受逆党荼毒,今日岂能站在此处?更不可能得入陛下法眼!”

言外之意,他们是皇帝钦点的三甲,如果他们有问题,那皇帝的脑子一样有问题。

心上人面前,黄五也不甘落后,此时据理力争。

“我本白丁商贾,得中进士,便是从不惑楼入门书开始学起。

从教材详解到时策热点,学生亲眼见着顾悄累句成篇,能作证的不止我一人,方大人一句皆系逆党遗留,实乃无中生有,其心可诛!”

有人打头,新进士里陆续有人站出来替顾氏帮腔。

其中不少并非不惑楼学生,只是有幸在殿试前一窥不惑楼教案,就此拜服。

“学生也曾研习过不惑楼书目,不曾见过大人所说谋逆之论。”

“学生以为,党争不应牵连文教。不惑楼并非书蠹只知钻营举业,私下还遵圣人言教,有教无类,与贫苦人家免费读写,实在不像大人说得那般不堪。”

“学生亦不信。”

“学生……”

肃肃朝堂,群臣大气不敢喘,新进士们慷慨激昂。

对比起来,老皇帝神色晦暗不明,倒显得过于冷淡。

“哦?”

他睨向方尚书,这一声压在喉头的“哦”字就很玄妙。

老方一哽,突然不确定了。

他这“心腹”当得委实不易。

太子死后,神宗心思越发难以揣摩。

原本他还能摸到的两三分,眼下却是半点都挨不着了。

不知帝王真正意图,每一步便都如临深渊。

稍稍行差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